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热门政策资讯 » 正文

唐均:养老基金“收不抵支”和“财政补贴”真相

免费顾问指导
  • *
  • *
提交

小豆网做为自由职业者综合智能服务平台,依托于自主研发的云智慧SAAS平台,同时服务于企业客户和自由职业者,为全国企业提供岗位外包、人事社保代理、薪酬结算等企业服务,为个人提供在线工作雇佣、佣金结算等增值服务,属于新经济业态下的创新型互联网“共享经济智能综合服务”平台。

联想到今年以来,人社部一直在努力推进“养老基金入市”:一说是滚存积余的3.5万亿养老基金“趴在账上”,另一说是入市的养老基金“规模或超2万亿”, 还有一说是2016年“入市额度不低于6000亿”……可现在怎么一下子又变成了收不抵支呢?同是养老基金,从“历年滚存积余”到“当年收不抵支”,反差实在太大。这看似截然相反的两种判断,究竟哪一种是事实真相呢?

唐均:养老基金“收不抵支”和“财政补贴”真相

实际上,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事实。但是,现在拿养老基金来说事的人显然都有所偏颇。因为如果只说一种情况,那就不是全部的事实真相。按照人社部官员的说法,中国目前有9个省份的养老基金储备已经超过了1000个亿。若加上22个扣除财政补贴后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,正好是31个,暗合中国全部省份的数目。这是否说明,在养老基金的储备积累方面,中国各省份正在走向马太效应,呈现出两极分化。

若在网上查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,2013年仅有黑龙江省是当年收不抵支的,养老基金收入减去支出为-40.4亿元。但其历年滚存结余的资金尚有429.5亿元,相当于一年缴费收入的半数。以“全国”的数据作为旁证,上述养老基金收入中是包括了财政补贴的。也就是说,在2013年,其他省份在得到财政补贴后,也还是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尚有盈余的。

回顾历史,养老基金的财政补贴实际上情况较为复杂。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,很多地区的退休人员领不到养老金已经成为“常态”。所以,改革初期,不但要支付当期的养老金,还要补上以前的欠债。当期的缴费收入显然不够,于是就有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。历史欠账直到2001年以后才没有再提,应该是还清了。也是在这一年,公报中第一次明确列出:当年征缴收入2551.4亿元,中央财政补助408.2亿元。

到2007年,又出来一个政策,即要将养老基金个人账户“做实”。当时有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天津、山西、上海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新疆等11个试点省份。在“做实”的资金中,应该也有各级财政的补贴。

综上所述,实际上在养老保险基金中,自改革后,就一直是有“各级财政补贴”的。从公报中披露的数字看,从2003年“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”开始,到2014年,财政补贴实际上已经达到3548亿元。

有媒体披露:2014年,除了黑龙江,还有河北和宁夏也加入了财政补贴后仍然收不抵支的行列。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,应该怎么办?其实,除去再加大财政补贴之外,似乎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。

放眼当今世界,一般情况下只“扮演最后出台角色”的各国政府,现在都已经走上前台。因为“少子化”的发展趋势使得新的参保者趋于减少,而靠国际国内投资来使基金保值增值又风险太大。因此可以说,绝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。

所以,媒体千万不要对“财政补贴”过于大惊小怪。

小豆网提供便捷、高效的社保缴纳服务。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社保缴纳的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联系小豆网社保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小豆网_ 社保缴纳_社保公积金个税一站式服务平台 » 唐均:养老基金“收不抵支”和“财政补贴”真相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400-6898689

app下载

社保计算器

微信客服

电话客服

扫码下载小豆HRapp 一键快速参保

扫码添加专属微信客服

400-6898-6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