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时,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:
一、明确法律权益
经济补偿权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六条,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,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,并要求公司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:
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;
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;
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。
社保补缴权
公司必须为员工补缴未缴纳的社保费用,包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。员工可要求公司全额补缴,并承担滞纳金及罚款。
损失赔偿权
若因公司未缴社保导致员工无法享受医保报销、失业金领取、工伤赔偿等待遇,公司需按实际损失赔偿。
二、维权操作步骤
收集证据
劳动关系证明: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工作证、考勤记录、同事证言等。
未缴社保证据:社保缴费记录(显示未缴纳)、工资条中未扣除社保费用的记录等。
与公司协商
书面要求公司补缴社保,并明确补偿方案(如经济补偿、赔偿损失)。
保留协商记录(如邮件、聊天记录),作为后续维权证据。
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
投诉材料:身份证、劳动关系证明、未缴社保证据、书面投诉信。
投诉方式:现场提交、邮寄或在线投诉(如当地人社局官网)。
处理结果:劳动监察部门将调查核实,责令公司限期补缴,并可能处以罚款(如欠缴数额1-3倍的罚款)。
申请劳动仲裁
仲裁请求:要求公司补缴社保、支付经济补偿、赔偿损失。
仲裁材料:仲裁申请书、身份证、劳动关系证明、未缴社保证据等。
仲裁流程:仲裁委受理后组织调解,调解不成则开庭审理并裁决。
提起诉讼
若对仲裁结果不满,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。
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判决,要求公司承担补缴、补偿及赔偿责任。
三、注意事项
及时行动:社保权益受损后,尽快维权(如医疗费用无法报销需在1年内申请仲裁)。
避免签署不利文件:拒绝签署“自愿放弃社保”承诺书,此类文件无效。
咨询专业律师:复杂案件(如涉及高额赔偿、跨地区社保转移)建议寻求法律帮助。
关注公司动态:若公司拒不执行仲裁或判决,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(如查封财产、冻结账户)。
四、法律依据
《社会保险法》:规定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,否则社保机构可责令补缴并罚款。
《劳动合同法》:明确公司未缴社保时,员工可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。
《工伤保险条例》:未参保员工发生工伤,公司需承担全部赔偿费用(如医疗费、伤残补助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