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保自己交(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)和单位交(以职工身份参保)在参保类型、缴费比例、缴费基数、待遇享受、退休年龄、户籍限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以下是详细对比:
一、参保类型与险种不同
单位交社保:
参保类型:职工社保,属于强制参保,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。
险种:包含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生育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五类险种,即“五险一金”。
待遇:享受完整的社保待遇,包括养老金、医疗报销、生育津贴、工伤赔偿、失业金等。
参保类型:灵活就业社保或城乡居民社保,属于自愿参保。
险种:
灵活就业社保:通常只包含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类险种,部分地区可单独缴纳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。
城乡居民社保:包含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但待遇水平较低。
待遇:
灵活就业社保:养老金和医疗报销待遇与职工社保相同,但生育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待遇无法享受(部分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可单独缴纳生育保险,享受生育津贴)。
城乡居民社保:养老金和医疗报销待遇较低,无法享受生育、工伤、失业保险待遇。
二、缴费比例与费用承担不同
单位交社保:
缴费比例: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,单位缴费比例较高,个人缴费比例较低。
费用承担:
养老保险:单位缴纳16%(部分地区为20%),个人缴纳8%。
医疗保险:单位缴纳8%-10%,个人缴纳2%。
生育保险:单位缴纳,个人不缴纳。
工伤保险:单位缴纳,个人不缴纳。
失业保险:单位缴纳0.5%-1%,个人缴纳0.5%。
总费用: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,个人承担小部分费用。
缴费比例:个人承担全部缴费,缴费比例较高。
费用承担:
灵活就业社保:
养老保险:个人缴纳20%。
医疗保险:个人缴纳8%-10%(部分地区为11.5%)。
城乡居民社保:
养老保险:个人缴纳多个档次可选,如每年100元、200元、300元等。
医疗保险:个人缴纳固定金额,如每年350元。
总费用:个人承担全部费用,缴费压力较大。
三、缴费基数与待遇水平不同
单位交社保:
缴费基数: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,上下限为当地社平工资的60%-300%。
待遇水平:养老金和医疗报销待遇较高,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。
缴费基数:
灵活就业社保:可在当地社平工资的60%-300%之间自主选择缴费基数。
城乡居民社保:缴费基数固定,待遇水平较低。
待遇水平:
灵活就业社保:养老金和医疗报销待遇与职工社保相同,但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可能较低,导致待遇水平略低。
城乡居民社保:养老金和医疗报销待遇较低,无法满足较高水平的医疗和养老需求。
四、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条件不同
单位交社保:
退休年龄:
男性:60周岁。
女性:工人50周岁,干部55周岁(部分地区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为55周岁)。
养老金领取条件:达到法定退休年龄,且累计缴费满15年。
退休年龄:
男性:60周岁。
女性:多数地区为55周岁(部分地区为50周岁,需以当地政策为准)。
养老金领取条件:达到法定退休年龄,且累计缴费满15年。
五、户籍限制与参保地点不同
单位交社保:
户籍限制:无户籍限制,单位可在经营地为员工缴纳社保。
参保地点:在单位注册地或经营地参保。
户籍限制:
灵活就业社保:多数地区要求本地户籍,部分地区允许外地户籍人员凭居住证参保。
城乡居民社保:仅限本地户籍人员参保。
参保地点:在户籍地或居住地参保。
六、其他差异
社保转移:
单位交社保:职工社保转移手续相对简单,可通过社保经办机构办理。
自己交社保:灵活就业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转移手续可能较为复杂,需以当地政策为准。
政策变动影响:
单位交社保:政策变动对职工社保影响较小,单位会按照新政策调整缴费。
自己交社保:政策变动可能对灵活就业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产生较大影响,如缴费基数调整、待遇水平变化等。